首页

女s被群调成女m后

时间:2025-05-22 18:28:26 作者:中东欧博览会新看点:向“中东欧+”拓展 凸显人文交流 浏览量:63694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市考察调研。他先后考察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

  这还要从16年前说起,2007年3月至10月,习近平任上海市委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下基层、做调研,抓党建、谋创新,为上海发展明确目标、指引方向。回顾在上海的工作经历,他深情地说:“我与上海人民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对上海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到上海考察,全国两会期间多次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为上海发展把舵领航。总书记曾说:“虽然不经常去上海,但对上海的情况还是了解的,我还是牵挂着上海。”

“上海的党建要成为中央的一个点”

  2007年秋日的一天,即将调离上海的习近平特意来到市委各部门告别。离开市委组织部,他走到大门口,一只脚已经踩上了汽车踏板,却又回转身,对组织部的干部们说:“上海的党建要成为中央的一个点。”

  在习近平心中,党建工作始终具有特殊重要性。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先后三次前往兴业路76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党建工作念兹在兹。

  2017年,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2018年,在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基层党建要“做到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让党员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组织找到家”。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总书记强调,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党成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上海。上海要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如今,从村居社区、商务楼宇到新经济、新业态领域,上海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工作。

  近年来,上海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打造了包括“1个市党建服务中心、16个区党建(群)服务中心、450余个街镇级党群服务中心、12000余个居村级(楼宇、园区、商圈等)党群服务中心(站、点)”的四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仅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就开展12.2万场活动,服务人次超2500万。

“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

  “年轻一代也应该多了解这段历史,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改革开放是奋斗出来的!”

  这是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时说的话。

  展览以大量的图片、图表、视频、置景、实物,生动展现浦东的发展奇迹,总书记不时驻足观看。

  展厅内,一处反映浦东烂泥渡路今昔之变的景观,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一面是逼仄杂乱的里弄小巷,一面是同一视角拍摄的改造后财富涌流的银城中路,变化之大,令人惊叹。

△展厅内,烂泥渡路置景展区。

△展厅内,同一视角上海今昔对比图。上面一张“烂泥渡路”照片,拍摄于1995年左右,下面一张照片则摄于近年,满目高楼林立、绿草如茵。

  讲解员介绍:“浦东人曾经有句戏言‘走过烂泥渡路,行人没有好衣裤’,如今这里已成为寸土寸金的陆家嘴金融城核心区。”

  习近平总书记感慨:“看上去是完全不一样了,没有对比就不会知道,真是沧桑巨变啊!”

  从第一个金融贸易区到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一系列“全国第一”,彰显了上海和浦东改革高地的澎湃活力。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描绘上海的“开放”基因:“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

  穿过“海鸥门”,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出现在眼前。

  2016年,上海自贸区运行3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示:“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今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揭牌运行十周年。十年间,在这片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中,一揽子开创性政策相继推出,一系列突破性实践深入开展,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持续涌现。

  如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播下的“种子”,已在20多个省份的自贸试验区茁壮成长,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目标定位。

  每次到上海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提到一个关键词——科技创新。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考察调研,了解医疗科技、汽车研制企业自主创新情况,他强调,“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张江科学城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为上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招”,提出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张江科学城,考察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了解上海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情况。

  …………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科技创新寄予厚望。

  这些年,“蛟龙”“天宫”中都有上海“身影”,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正成为上海的创新高地。2022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4.2%,其中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的比重约10%。

  上海正在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探索“上海路径”。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今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闵行区考察了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

  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为满足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需求,打造了“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传递出鲜明信号——城市建设以人民为中心。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

  那天,站在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滨江栈桥上,习近平总书记感叹“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带’”,并语重心长地说:“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020年11月,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指出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上海城市治理提出要求。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

  具体要如何做?2018年11月,在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进一步阐释: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他语重心长地说:“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

  不忘嘱托,不负期许。近年来,上海布局“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这“两张网”。其中,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城市运行领域的管理、业务和信息都集中在一个网络系统,相关部门可以及时感知、快速反应、协同处置,从而“高效处置一件事”,让城市更具韧性。

  浦江潮涌,东方风来。习近平总书记为上海擘画的宏伟蓝图正在一步一步变为“实景图”。

  监制/李浙 主编/王兴栋

  撰稿/战星岑 校对/高少卓

  来源: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亿缕阳光|加油!新学期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古村古建的保护与创造转化并行,以点带面形成系统的文化遗产视角,让中华文明标识发挥出更强大的文化属性和生命力。(人民日报 姜波)

第二十四届南安石博会开幕 海内外石材客商探新路

对于未来有效投资空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指出,高附加值产业、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等是重要的投资方向,老旧小区改造、市政管网改造等民生领域也有很多投资潜在空间。

甲辰年英国华侨华人恭拜轩辕黄帝大典举行

安瓦尔表示,马方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愿同中方进一步密切各层级交往,加强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各领域合作,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加强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配合,打造更加强劲的马中关系。马方支持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林诗栋晋级中国大满贯男单决赛

“新变革迫切需要国际工程界携起手来,为广大工程师持续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罗晖呼吁,期望广大工程师可以促进工程领域高水平开放合作,推动工程界更加关注人文交流,重视共建“一带一路”国别工程能力建设,同时更加关注青年和女性工程师成长。(完)

“随着综合国力上升,中国有能力、有意愿向亚太和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特别是为促进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提出新倡议新设想。中国愿意同各国一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为亚太互联互通、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